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像儿童一样绘画
——盛泽实验小学举行“童年精神·半月谈”活动
童年是什么?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理解。童年期的孩子既是我们校园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每个小学教育人最应该关注的群体。
为了更好地理解孩子,理解童年精神的内涵,探寻如何在课堂中更好地落实我们的童年精神,9月22日上午,盛泽实验小学美术组围绕“童年精神”在学科中的具体落实展开具体的研讨活动。
就美术学科而言,人人都在倡导“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像儿童一样绘画”,这个看似充满着悖论的话题,实际上吸引着我们不断地思考。青年教师钱莉清老师说:“儿童应该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的,也许技法上是稚嫩的,但是他们却常常给我们意外的惊喜”;沈丽丽老师则在一幅幅的儿童画中,看到了儿童用画笔来展现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美术给了孩子一个可以抒发自己内心世界的窗户;翁佳彦老师则用自己在给不同年级上课时的感受作为例子,表达了期望给儿童创设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的愿望;王学丹老师则说,美术课上孩子其实更需要的是一个自由表达、尽情抒发自己内心的舞台,应该让孩子从所谓的考试框架中释放出来,庄雅英老师讲了自己儿童期的经历以及自己对美的理解;钮丹丽老师则把理论和自己成长经历相结合,从青少年成长危机的角度,希望课堂上给孩子营造一种自由的、充满张力的课堂;龚冉老师则用“松”和“紧”这两个关键词,阐述了自己对童年精神的理解;最后,袁春磊老师以自己的一堂公开课为例子,讲了自己对童年精神的理解以及如何在课堂中落实童年精神的。
老师们的发言,或是结合自己儿童时期的成长经历展开,或是就自己班级教学中所面对的儿童展开,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对“童年精神”是什么的不断探寻。童年精神,也许就是那个一直吸引着我们不断去感动、不断去反思、不断去理解的存在。它看似捉摸不定,实际上有无处不在。
作为一名科任老师来说,一个拥有童年精神的老师无疑是幸福的,因为他可以时时从孩子们身上看到自己的童年,无时不在促使着我们的老师去反思童年,从儿童身上去探索我们的课堂该如何去体现童年精神。
像孩子一样自由、无拘无束、充满创意的去表达自己是一种幸福;像艺术家一样去思考、去发现孩子身上的每一处闪光的地方,和孩子一起成长更是一种幸福。希望我们能在这种幸福中不断地将童年精神的研究引向深处、更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