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设计背景
作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吴江区教育局于2017年11月开始,在全区中小学全面推广“德善品格”课程。其宗旨是将学生的品格教育课程化、系列化,以此为学校的品格教育、德育活动创造强有力的抓手,围绕“德善品格”课程的实施形成具有校本化特色的品格教育活动。“德善品格”课程从设置到实施涵盖了学生成长过程中主要的品格发展目标,以生活化资源为课程内容的载体,以优秀品格的塑造为蓝本,为吴江区的学校品格教育做好了顶层设计。在此背景下,我校积极行动,以《吴江区小学“德善品格”教育教材》为基础,校本化地开展各年级的“德善品格”课程的研究,同时将研究与学生成长规律相结合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质疑”是德善品格中的初级品格,也是“德善品格”课程实施中开展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贵有疑,当学生勇于探究、敢于质疑,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就意味着他们的思维品质获得了提高,进行积极的引导,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上真正获得实质性的进步。
四年级的学生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想象天马行空,对周围的事物尤其是知识特别渴求,也变得更加自我,急需获得他人的认可与肯定。在大部分四年级学生的身上或多或少都具备“质疑”的潜质,但是缺少引导,这一潜质并不能被充分地激发,还可能“过犹不及”。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创新能力,我校结合长期开展的德育活动与四年级学科知识,特制定以下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目标
1.以跨视域综合阅读促进学生对文字、语言的积累和理解,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2.以中西方古代神话故事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神话故事演讲、调查微报告等项目化学习,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3.以阅读研学和创意表达为载体,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的思想品质,与此同时,引导学生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课程实施内容
神话中的科学现象大揭秘
结合上学期师生共同完成的科学采访记录卡,通过对探究故事与内容的甄选,由每位科学老师选择一个可操作性的内容,制作科学实验视频并进行科学小实验,达到科学知识的普及。
主题: |
神话的背后的真相 |
||
探究故事: |
女娲补天 |
||
探究内容: |
生活中真的存在有五色石吗? |
||
已知: |
…… |
来源: |
神话故事 |
已知: |
…… |
来源: |
互联网资料 |
新知: |
|
来源: |
采访家长 |
新知: |
|
来源: |
采访老师 |
新知: |
|
来源: |
采访…… |
(一)负责人员
任教四年级科学老师
(二)主要实践活动
1. 利用1节科学课时间,将上学期采访记录卡的后续成果进行展评。并由科学老师根据课堂实际可行性,挑选出探究内容准备科学实验,实验道具以及器材可以由学生进行准备和收集,提高参与度。
2. 每位四年级科学老师自制一个科学实验小视频,并在课堂上直接进行科学实验,可以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并播放其余科学老师准备的实验视频,发现更多神话背后的真相。
采访记录卡评比
(1)负责人员
班级主要负责:各班科学老师
级部主要负责:钱诚、周怡青
(2)评比要求
根据采访调查的内容成果进行评比;
班级评比:一等奖1张,二等奖2张,三等奖3张
年级评比:一等奖班级3个,二等奖班级4个,三等奖班级5个
(3)时间:
年级评比完成时间:3月中旬
对比感受不一样的神话故事
观看中国神话故事英文版视频,感受不同语言神话故事所带来的感受,了解课外全新的英语词汇法。通过制作人物卡片的形式对神话中的人物、环境等进行描述,并通过制作手抄报的形式,从历史、文化……层面揭秘中西方神话差异的原因。
(一)负责人员
任教四年级英语老师、美术老师
(二)主要实践活动
1. 教师通过互联网搜索寻找中国神话故事英文版的视频(已找到10来个),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感受不同语言所带来的感受,并交流观后感。
2. 在美术老师和英语老师的帮助下,绘制神话故事人物卡片,通过英语单词、短句填写,进行完善。
人物卡片样张(装饰):
?(绘画) |
Name: |
Year: |
…… |
…… |
3. 在美术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手抄报的制作,揭秘中西方神话差异的原因。
手抄报/人物卡片评比
(1)负责人员
班级主要负责:各班英语老师
级部主要负责:钱诚、华萍
(3)评比要求
班级评比: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年级评比:一等奖班级3个,二等奖班级4个,三等奖班级5个
(3)时间:
年级评比完成时间:4月中旬
神话故事剧场
在美术老师的帮助下,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神话故事道具的制作,并结合五分钟讲台进行神话故事演一演活动,在班级中挑选出最佳表演奖组合,通过剧本的撰写开展神话故事后传剧场活动,在六一儿童节当天作为班级表演节目,学生演绎神话故事后续美好的生活。
(一)负责人员
任教四年级美术老师、语文老师
(二)主要实践活动
1. 学生自主确定好参演的神话故事,在美术老师的帮助下,结合美术手工课课程,利用废旧材料,全班进行表演道具的制作。
2. 以小组的形式,学生穿戴自制演出道具,在五分钟讲台上进行故事的表演。
3. 在班级中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级部颁发奖状,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神话故事后传剧本的编写,并在六一儿童节进行表演。
最佳表演小组评比
(1)负责人员
班级主要负责:各班美术、语文老师
级部主要负责:钱诚、王崟
(4)评比要求
班级评比: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年级评比:一等奖班级3个,二等奖班级4个,三等奖班级5个
(3)时间:
年级评比完成时间:5月底
四、课程实施保障
(一)课时保障
1.确定课程实施时间:每周的周五阅读课、十二月的科学课、美术课,专门开展“质疑”德善品格课程学习,为课程实施提供课时保障。各级部成立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加强对课程实施情况的检查督促。
2.确定课程实施内容:德育处确定“质疑”品格课程主要内容框架,各班结合学生具体情况确定细化的课程内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质疑”系列实践活动。
(二)师资保障
1.全校教师培养。学校聘请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德善品格课程讲座和专题研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以“德育导师制”为基础,使每一位教师都投入到德善品格课程的教育活动中去,全校形成“人人是德善导师”的氛围。
2.培养年级团队。以年级组为单位,形成团队研讨氛围,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研究课程的实施途径。以《吴江区小学德善品格教育教材》为载体探讨校本实施的组织原则、方法和路径。
3.骨干教师引领。学校综合实践骨干教师领衔,组建综合实践教师团队,以骨干力量带动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课程培养学生“质疑”品格,让学科育德更专业。
(三)资源保障
1.校内资源。盛泽实验小学的智慧校园资源,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品格教育环境。学校的伙伴式德育研究和实践为“质疑”课程实施提供有效的平台,每周五的阅读课、主题班队等课时专用为“质疑”品格课程开展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
2.校外资源。利用家校联系的不同渠道宣传和组织家长参与“质疑”品格课程,为学生“质疑”品格养成创造家、校、社会三元的培养空间。
五、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关注学生品格成长的过程,以质疑意识提高和积极态度为主要评价依据。
2.评价内容:一是学生参与情况,主要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和质量(包括参与度、自主性、创造性等)、已达到的认知水平、情感水平和行为发展水平;二是过程性评价,本课程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灵活运用观察记录、作品展示、行为跟踪、问卷调查等方式。
3.评价方式:一是多主体评价方式,教师、家长、同伴都是评价的主体,以使学生获得全方面多角度立体的评价;二是开放性互动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资料,重视学生实践活动过程和成果的写实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