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泽实验小学信息科技教研组工作计划
新课标视域下指向深度学习的项目化教学创新
2023—2024年度第一学期
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学科课程标准》出台,在明确信息学科作为国家课程的学科地位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的六大逻辑主线,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统筹安排各学段学习内容。小学低年级注重生活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体验其应用。在新教材未来之际已有很多一线教师参照新课标积极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金秋九月,新教材即将到来,“双新”背景下,该如何开展教学创新,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进而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参照新课标,盛泽实验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在教学中需要秉承以下几点:
一、领会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 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坚持三个“导向”:
(一)目标导向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二)问题导向
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创新导向
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
二、把握项目学习本质,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
项目式学习是学习者围绕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料,在实践探索、操作、体验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促进各项能力发展的学习。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是学习者身体、认知和情感三位一体的学习。而深度学习是提升学习者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兴趣和积极负责的学习态度,构建知识关联,理解核心内容,并进行抽象、情景化表达和问题解决。
然而传统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重操作,轻原理,重模仿,轻思维;学生的高阶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不能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项目式教学,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在学生解决一个个子项目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其高阶思维能力。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当前指向深度学习的项目式教学常见有以下几种课型,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式教学的研究课型分类
在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课型设计不同的项目,让项目式教学撬动课堂改革。项目式学习改变了知识的组织结构,让知识更有意义,而不是以往割裂、的琐碎的学习知识,为训练而训练,为操作而操作。为了更好地掌握项目式教学的开展流程,图2呈现了信息科技课堂开展项目式教学的通用架构。
课堂开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即已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引入项目;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分解,把主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子项目,根据子项目中内含的知识点,完成对相应的子任务;在整个项目实现的过程中,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在项目完成后,需要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更新迭代,重新构建知识体系,最关键的是能够举一反三,进行学习迁移。
三、重构课堂组织方式,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
创新教学方式,重构课堂组织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支持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双新”背景下的课堂组织形式是灵活的、多变的。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项目,有时还需要进行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在开展项目式学习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时,需要做到分组合理,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投入度,实现高阶学习驱动低阶学习。
四、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面向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要求,吸纳国内外信息科技的前沿成果,基于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要求,遴选课程内容。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有意识地寻求恰当方式检索、选择所需信息。掌握和运用信息科技手段表达、交流与支持自己的观点,根据信息价值合理分配注意力,提高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
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与挑战,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体现“科”与“技”并重。
(一)依托现有资源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
学校计算机网络机房、智慧教室等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作为新时代数字公民,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各种资源进行项目化学习,使用高阶认知策略,达到对概念的本质性理解,实现真正的项目式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设计驱动性问题,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还需要映射学科大概念,在概念、原理学习的基础上激活学生的高阶思维。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二)整合有效的网络资源,并提供技术脚手架
当今网络资源十分丰富,有效资源和无效资源比比皆是,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有效资源进行学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养成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生活的良好习惯。这就需要教师需要做好引导作用,并为学生提供技术脚手架进而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作品(项目)。
五、围绕核心素养,基于学科大概念,实现教、学、评的有机统一
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坚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体现“教—— 学——评”一致性。要引导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学顺应时代发展、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推进教与学方式改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学习结果的评估和应用,服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坚持多元评价,全面考查学生学习状况。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实现教学评的有机统一,必须在教学设计时仅仅围绕核心素养,进行项目引入、项目分解和任务分解;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实现知识的迭代与更新。而学生需要根据项目进行问题分析、抽象建模和设计算法,最终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
为更好地进行项目化教学,体现“教—— 学——评”一致性,创设教学评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科大概念为基础,围绕核心素养进行项目式教学,具体如图4所示。
“双新”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观念,深耕课堂,依靠数字化手段开展项目式教学,实现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始终明确项目式教学依靠的是精心的设计、专业的规划和方法论驱动,而科技应该是辅助探究和创新的工具。
信息科技教研组月计划:
[九月份]
1、开学初期做好学校的网络检查、机房检修、升级等一系列问题。
2、制定教研组和学科工作计划。
3、加强对信息科技新课标研读和理解。
4、新教师开课活动,组织听课活动以及交流会。
[十月份]
1、在教研组开展理论学习以及培训工作。
2、开展一课三磨研讨活动。
3、参加市区小学信息技术观摩工作。
4、各位信息教师带领好自己的比赛队伍,平时认真训练,力求在各类比赛中获奖。
[十一月份]
1、集体备课、听课。
2、教研组理论学习以及培训。
3、开展“一人一课”活动,及骨干教师课堂展示。
[十二月份]
1、撰写期末教研总结。
2、教研组内各项资料的收集、完善,做好教研组资料的整理、备份工作。
3、积极准备,参加集团信息科技班级抽测,力求取得好成绩。
我们将不断加强信息科技教研组自身建设,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齐心协力搞好信息科技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