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泽实验小学“德善品格”课程实施方案——“创造篇”
日期:2023-06-12 16:14:54  浏览量:100

【活动背景】

美国的创造性研究专家认为,培养儿童创造力最为关键的时期是5--8岁,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思维比较活跃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在思维上还较少受到世俗观念和既定理念的影响,便很可能自由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但现实中往往家长会误解孩子的创造力,殊不知创造力是一种很珍贵的品格,创造力是智力活动的一种表现,创造力越高的人往往具有较好的个性品质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表现为自信、自立、兴趣广泛、喜欢探索,情感丰富等。

 

【育人目标】

1.紧扣“创造”的主题,设计策划以学生发现创造为主的专题活动。在班会、晨会等课堂中进行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让“创造”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2.结合学校开展的德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从而将这种意识带入到生活中,学会创造,乐于创造。

3.通过组织各种美术、音乐、体育等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和生活经验,为发展良好的想象力创造力创设了条件。

 

【基本思路】

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选择“创造”这个主题,希望能积极地引导儿童,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自主的环境中探究,逐步培养和发掘儿童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不怕困难、自信、独立等创造性品格,为孩子长大后创造出新的成果、新的纪录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施时间】

三月份至五月份

 

【实施年级】

一、二年级

 

活动一:“创造”德善品格系列活动(一)

我与春天撞个满怀

【活动准备】

(一)教师准备:

1.阅读书目准备

一年级:《春天在哪里》

二年级:《四季童话·春天卷》金波

课时安排:利用每周阅读课,师生共读春天的故事。

2.宣传发动

 

主题

活动内容

具体形式

揽春光,找春意

校园的春天

找一找。

具体形式不限,利用“儿童讲坛”各班可在班级晨会、主题班会时由学生自主讲述、展示

家乡的春天

江南的春天

祖国的春天

 

(二)学生准备

每位学生利用课余、周末、节假日在生活里寻找春天。

 

【活动内容】

1. 绘春景,描春色利用美术课,用彩笔描绘自己眼中的春天

2. 寻春物,做书签利用综合实践课、活动课等,采集“春天”,制作书签

3. 沐春韵,赞春天用喜欢的文字、诗歌记录对春天的赞美

 

【设计意图】

在儿童已有关于春天认知的基础上,开展创造性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书中寻找春天的足迹。除充分利用学生自主阅读课开展自主阅读以往,各学科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围绕“拥抱春天”相关的主题教学,让学生在跨学科思维的引导中,在阅读、想象、思考与表达中,走进春天,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创造有关主题的文配画、书签、诗歌等成果。  

 

 

活动二:“创造”德善品格系列活动(二)

我与春天携手同行

【活动准备】

1. “拥抱春天”主题创造阅读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春天的知识。

2.班主任在晨会课上进行风筝历史的讲解感受春天。

(二)学生准备

围绕科学性的问题,积极讨论探索,制定小组探索方案。 

【活动内容】

主题

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

建议形式

我与春天携手同行

学生自主阅读

利用阅读课、课余时间

读一读。

科学性的问题探究:

春天为何万物萌发?

利用科学课等时间,成立小组,围绕科学性的问题,积极讨论探索,制定小组探索方案,并结合“儿童讲坛”汇报成果

想一想,说一说。

 

忙趁东风放纸鸢

了解风筝的历史,亲自制作风筝,放飞风筝

试一试。

【设计意图】

在儿童已有关于春天认知的基础上,开展主题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书中寻找春天的足迹。除充分利用学生自主阅读课开展自主阅读以外,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感受春天和自然之美的同时,实现亲近阅读、热爱自然和自主探究的目的。

 

 

活动三:“创造”德善品格系列活动(三)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活动准备】

1.语文老师结合主题“春天”,指导学生创编诗歌。

2.围绕春天,排练班级主题展示活动。

 3. 班会课上了解春天美食传统制作工艺,感受江南的民俗文化

【活动内容】

主题

活动内容

具体形式

建议形式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彩虹剧场:春日篇

结合六一“戏剧节”利用好彩虹剧场等自愿开展班级主题展示活动。

 

演一演。

春日诗会

利用校园广播,开展“为你读诗”活动,每周三、周四的午自习开展春日读诗会。(含诗歌、童谣)

读一读,

诵一诵。

一口尝尽江南春

悠悠青团香,浓情糯米藕,通过亲手制作、品尝民俗风味,了解传统的制作工艺,感受江南的民俗文化

尝一尝。

【设计意图】

在了解春天的习俗基础上,享受春光,感受诗中的春天之美,品味春日各色美食,在朗读、品味、调查、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分享意识。并实现热爱自然和文化自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