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童年精神,尊重、发现、保护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刚好成为自己,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2023年上半年,盛泽实验小学坚守以“教科研为先导”,继续基于“童年精神”开展智慧教育实践,营造师生成长乐园、精神家园。
学校现代发展最本质的是文化发展、教育教学发展和教师发展,面向的是每一位教师,指向是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因此教科研工作必须围绕这三个维度开展。
一、围绕“童年精神”,做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对儿童而言,健全人格、高尚品格的养成一定是源于生活的哺育。自由、伙伴、游戏……建构有童年味的、让儿童可以享用的校园生活,教育就有了儿童的在场、融入、参与、汲取、转化、生成,儿童当下的童年就得到了滋养与丰富。
本学期,学校教科研研究围绕“童年精神”,以苏州市中小学德育课程基地建设和苏州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为抓手,邀请省教科院专家张晓东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吴永军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基教处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刘建良教授等莅临指导,从“童年精神”的哲学表达、教育立场、儿童文化课程及教学实践路径等多维度,构建洋溢“儿童精神”,充满儿童味道的学校校园文化。
二、基于儿童立场,开展项目式实践活动
基于儿童的立场开展教育科研和学校文化建设,就需要我们俯下身子,走进儿童,倾听儿童。儿童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可能性,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诗意的、浪漫的。本学期,盛泽实验小学教科研工作立足“童年精神”,以跨学科项目式主题实践活动,让儿童生活与儿童的精神世界在融入、参与、体验、转化、生成中获得滋养与提升。
游戏是童年的本质,是童年精神的外在表达之一。本学期,学校开展“吉尼斯挑战赛”,让更多的儿童在运动中感受童年,享受童年。真诚质朴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为了让儿童充分感受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低年级开展了“拥抱春天”的跨学科项目式实践活动;基于儿童立场,不仅需要尊重儿童,顺应儿童的发展,也要引导儿童向优秀的人类文化致敬,逐渐形成属于儿童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基于此,学校教科部门联合级部管理处,确定了“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儿童跨学科主题阅读实践、童年剧场展演、彩虹剧场”等充满儿童智慧的相关项目式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学科实践、跨学科实践获取、理解、评价与运用知识,实现知识学习和经验生长的有机融合,进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儿童成为儿童,我们一直在用自己的实践,寻求更多元的可能。
三、回归儿童,做好教科研总结
教书育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发展人。学校整合现有课程资源,以江苏省“十三五”“十四五”课题、前瞻性项目、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德育课程基地项目、江苏省基础教育研创工程项目等,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与人能力,提炼办学经验,凝练办学思想,争取发现更有价值的教育智慧。
1. 做好项目活动总结。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基于学校已有的课程资源和文化基础,盛泽实验小学教科研部门,基于伙伴德育和儿童精神研究,以苏州市“伙伴视域下的小学德育课程基地”建设为抓手,探索用儿童的语言和视角开展课程思政,实现思政元素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通过课程思政系好学生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形成课程思政的典型课例,做好“中国式童年精神照耀下的课程思政”苏州市前瞻性项目建设的项目总结工作。
2. 做好课题开题与结题工作。本学期,我校江苏省教育学会的两项课题顺利开题。2023年是江苏省教育科研“十三五”立项课题的收官之年,我校乔国锋老师的《应用新媒体技术实践“教为不教”理念的教不创新研究》、王晓奕老师的《组块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适性课堂文化的解析与重构》经过专家论证,顺利结题。同时,加强吴江区双学年课题的日常管理,做好课题的素材积累与成果提炼。
3. 将教科研生活日常化。教师发展是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是分不开的,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深度决定了教师发展的速度。盛泽实验小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日志”活动,通过微博的形式让青年教师记载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以此让青年教师养成自我分析,主动思辨的习惯。本学期全校五年上岗新教师累计完成微博达到一千余篇次,这也为青年教师的教科研究累积了丰富的实践素材。本学期教科俱乐部活动不定期举行,为青年教师提供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的建议,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本学期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都安排一线教师的深度参与,有校本教材编写、学校成果规划和研制、学校活动设计组织和管理等,将学校所有活动的开展都和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融合在一起,形成教科研的群体协作文化氛围。
儿童的研究永无止境,学校教科研的探索永不停息。在当今新课标与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双重背景之下,做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论是学校发展规划、教师研训还是日益复杂的儿童教育问题,我们都将不断深耕细作、力求探寻出属于盛泽实验小学自己的教科研表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