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泽实验小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条线工作总结
日期:2025-01-22 15:55:44  浏览量:62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围绕“学习力”的激发与激活,深耕课程与课堂,打造具有童年精神印记的师生学习成长体系,为孩子的未来开启更多可能。以下主要从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学生活动、教师成长四个方面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做“精”一门课程

2023年9月开始,盛泽实验小学统筹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开设“拇指”课程。本学期,进一步做好“拇指”课程开发,形成更加完整、科学的必修、选修课程体系。

1. 两个时段的课程功能更加明确。本学期开始,对两个时段拇指课程功能和定位进行了理清,第一时段为语数英学科项目课程,注重强化学科素养,是对语数英国家课程的延伸和补充;第二时段为个性特色课程,注重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是为挖掘和发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更多的可能。由此,第一时段开设113门学科拇指课程,第二时段开设139门个性特色课程。丰富的课程群,为不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更快、更好、更适切地发展。

2. 拓宽单门课程的厚度。单门课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系列课程。如语文学科开设贯通1-6年级的诗词诵读拇指课程,夯实学生的学科素养;数学学科以玩转量感、玩转数感将同一年级的数学拇指课程体系化。通过对一门拇指课的深挖深研,最大限度拓展这门拇指课程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获得持续性的生长。

3. 加强过程性管理。本学科开始,对级部重点拇指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进一步优化,每堂课以一张学生活动清单梳理清楚需要做的事情;一个阶段后,由校长室牵头,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指导,便于下一步的调整。通过过程性管理的持续加强,本学期拇指课程整体实施效果明显改善。

二、做“实”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最核心的环节,如何在课堂上真正将落实减负增效落实到位,将新课程理念和方法实践到位,本学期教学条线进行了多项新尝试。

1. 从“做题”到“出题”。以往学生经历的基本都是“做题”的经历,这毕竟是被动的学习,本学期开始每个单元阶段性作业尝试由学生参与命题。一学期试行下来,每个学科每个年级都涌现出了一批能命题、善于命题的学生,这些学生得以脱颖而出。见贤思齐,这一方式也带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科学业质量有所提高。

2. 从“单篇”到“单元”。盛泽实验小学积极践行新课程理念,并以此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本学期开始,以备课组为单位,每个学期以一个单元为例尝试进行大单元教学,以更加统整、更具结构、更富逻辑的方式开展国家课程的教学。一个学期以来,语文、数学、英语都开展了不少于三个的单元整体教学,积累了十余个典型课例,为以后的单元整体教学积累了经验。

3. 从“学科”到“学科+”。每门课拿出10%的课时量进行跨学科学习,统整各学科的内容,建构了级部的项目学习。低年级“秋叶的奇妙世界”,中年级“我们的后花园”,五年级“身边的‘英雄’”,六年级“童年游戏中的儿童智慧”,四个项目化学习,打破了学科壁垒,在具体实践情境中,综合锤炼了学生的素养和能力。

4. 从“问答”到“五环”。本学期继续深入推进“三者五环”角色课堂研究,着力探索基于学科特质的课堂教学模式。本学期语文学科聚焦“做”,借助学习单、学历案,让学生在课堂上人人有事可做;数学、英语学科聚焦“讲”,不仅讲题,更要讲方法、讲思路,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每个学科聚焦五环中的一换展开研究,学生更易形成学科思维。一个学期以来,各教研组通过“一课三磨”,借助骨干老师的力量进行了单环模式的探讨,形成范式,然后通过备课组“一人一课”等活动将基本范式在各个课堂里铺开实践。

三、做“全”学生活动

“全”不再于活动的多,而在于每一次活动都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全体学生的成长。本学期,学生活动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全员参与,能者竞争,逐渐改变了以往学生活动是少数人参与的局面。

1. 学科品牌活动扎实“海选”过程。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品牌活动,品牌活动指向的一定是全体学生,以“海选”的方式将所有学生卷入其中,让每个孩子在参与中获得成长的激励。语文诗词大会、同书论道经历了线下的诗词挑战、线上的限时竞答,无论基础如何,只要积极就都能参与;数学口算大赛,从班级到年级,每个学生都挑战了自己的极限;校园吉尼斯、艺术作品展等等的活动,侧重的多是全体学生的表现。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学生慢慢变得更积极地生长了,每个孩子都成为了独立的自己,而非陪跑、不是附庸。

2. 主题节设计全员参与活动。本学期重点开展阅读节、体育节两项主题节活动。两项主题节的学生活动,在设计之初就基于的是全体学生。阅读节活动,有普适性的挑战活动,有面向全体的科普活动;体育节活动,综合考虑场地、器材等,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参与的需要。正是因为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全体学生,所以本学期学生的参与度,参与面明显提高了。

四、做“厚”教师队伍                                                                                                                                                              

教师是一所学生最宝贵的财富,一所学校呼唤好教师,但好教师未必全是名特教师,需要各个年龄、各个水平都有积极向上的老师,构成一支有生命活力的教师队伍。本学期,继续不遗余力地打造教师队伍,进一步助力教师成长。

落实“五个一”规划。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排教师发展情况,结合学科发展前景和个人意愿,选择发展道路。如曹宇峰等老师,从原本的数学专业转变为走综合实践,为老师发展开辟第二路径。在“学科项目课程”“大单元教学”“课堂实践范式研究”“学科组品牌活动”项目中,有意识地让骨干老师、青年老师挑重担,以此加快他们的成长。一个学期,在各项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一大批青年老师涌现出来;在“拇指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这部分老师也逐渐成为了中坚力量。

在全体老师共同奋斗下,本学期教学条线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两位教师获评市级学科带头人,20余人次在区市执教公开课、评优课,230余人(次)学生在省区各类比赛中获奖。当然,成绩的背后也有许多不足,校本课程该往哪个纵深处发展,如何真正改变高耗低效的课堂教学,如何在轻负担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待继续探索和实践。新的难题就是新的课题,鞭策所有老师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