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 “童年精神”,赋教育新篇 ——盛泽实验小学教科研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教科工作总结
日期:2025-01-22 15:51:01  浏览量:35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浪潮中,盛泽实验小学教科室坚守教育科研前沿阵地,本学期紧密围绕 “童年精神” 核心,深度推进各项教科研工作,为学校发展、教师成长与学生培育注入动力。

一、深耕 “童年精神” 文化内涵,拓展多元传播路径

“童年精神”是我校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与核心,本学期我们在已有研究与积淀的基础上继续深耕,挖掘“童年精神”的内涵,利用好校园场馆合理布置,做好对内对外宣传工作。

1.“涵育童年精神的育人模式探索” 专题讲座与宣讲

本学期,盛泽实验小学邀请了南通大学周建忠教授为学校骨干教师开展专题培训,以期进一步推动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研创工程项目和江苏省2023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落实与实施。在我校,承载着独特校园文化的 “童年文化园”,其硬件设施已基本完成。以此为依托开展面向全体教职员工、聚焦 “童年精神” 的普适性宣讲活动。

2.有序组建“童年精神”研讨团队,开展儿童本位教育改革

与此同时,依据 “童年精神”,跨学科、多项目的团队集体研讨活动也有序组建起来,如“自然笔记课程”、“我们的后花园”等专题项目组,从“童年精神”出发,充分调动起每位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激发了老师们投身研究、踊跃参与的热情,让 “童年精神” 在校园里生根发芽,为我校的教育发展注入全新活力。聚焦教育教学改革,我校以儿童为本位深入研究,将 “童年精神” 的创新教育内涵全方位融入校园生活:校园吉尼斯挑战赛、“我是小讲师”、拇指课程基地、童年剧场等特色活动纷纷落地。这些举措充分激活了泛在校园空间的价值,为孩子们打造出浸润式学习环境,助力他们随时随地学习成长,实现全面发展。

3.落实各级学校文化宣传口径

本学期,学校充分借助校园网以及微信公众平台,针对各部门在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中所斩获的成果,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在此过程中,明确提出 “涵育童年精神,培育新时代的好儿童” 这一统一的文化宣传口号,使其成为对外展示学校教育理念的鲜明旗帜。

二、“童年精神”下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

本学期,我校立足孕育创新人才,学校紧扣“童年精神”内核,多管齐下开启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之旅。

1.高端引领

在高端引领层面,积极搭建学术交流的桥梁。基于已有省课题,凝聚课题组力量,组建核心团队,集结省市级专家与校内骨干,规划开展高层论坛。本学期,邀请来自南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带来前沿知识与创新理念,激活我校教师思维。教师们浸润其中,思维被激活,教育视野豁然开朗,为后续引导学生挖掘创新潜能筑牢根基。

2. 精准施策

教科室协同校长室,精心甄别各类样本,无论是个体、班级还是学校层面,都量身定制实践、跟踪与资料收集方案。本学期,基于“童年精神”孕育系列丛书书稿撰写活动有序开展,各项目组核心成员定期参与书稿讨论,学校邀请校外编辑部专家对书稿的撰写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校外专家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编辑经验,从书稿结构的精巧构思、内容逻辑的严谨编排,到文字表达的精准打磨,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指导。每一次讨论都是智慧的汇聚,大家围绕 “童年精神” 如何在书稿中落地生根、怎样通过文字展现创新人才培育的实践路径等关键议题,反复斟酌、深入剖析。

3. 成果沉淀

学校教科室组织骨干教师团队,全力投入专著规划。德育团队梳理《伙伴德育》,数学学科团队聚焦《玩好“数学”》,将实践经验凝练成文本。这些成果不仅是学校智慧的结晶,更为后续教学提供宝贵参考,让 “童年精神” 贯穿于教育全程,助力具有创新素养的新时代好儿童茁壮成长。未来,学校还将持续深挖 “童年精神” 内涵,拓展其应用领域,强化对外合作,优化宣传,全方位推动创新人才早期培育迈向新高度。

三、“童年精神”下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结合学校“童年精神”文化建设、“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工程,在教育教学双向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服务好教师发展的规划与提炼,形成个人教科研成果。

1. 个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服务

本学期,盛泽实验小学教科室认真做好围绕青年教师个人课题申报的基本能力与规范培训;开展吴江区第十批双学年课题的中期检查,同时做好省市教育学会、陶研会课题的结题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的整体结构。

2. 个人教育科学成果(论文)撰写服务

在常态化教育科研的基础上,结合各项论文评比申报的节点做好青年教师的个人论文辅导;结合项目研究,组建成果撰写小组,开展系列化的论文写作指导,形成论文群。本学期,教师个人论文省级以上论文发表52篇,其中学术论文14篇,核心1篇。省教海探航、省教育学会论文评选均有教师获特等奖、一等奖。

四、“童年精神”下深化学校常规教科研工作

“童年精神”不仅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也是激活所有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动力源。学校的任务就是夯实教师教科研基础能力,为学校各级教科研的高质量开展服务。

1. 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日志和全体教师的教科研随笔

教科研最宝贵的品质就是坚持,最合理的路径就是动笔。为青年教师创建符合现代信息社会特点的博客日志平台,及培养基本教科研素养的重要路径。本学期,我们继续强化教育教学随笔撰写,进一步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的有效方式。三年内青年教师每人每月至少2篇,为自己的论文撰写、课题申报积累了丰厚的素材。

2. 日常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活动

本学期,学校持续发力、有条不紊地推进以级部为依托的教育科学理论培训活动。活动紧扣时代脉搏,紧密围绕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严格要求展开,聚焦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涯中遭遇的各类棘手问题,组织深入且富有成效的学习研讨,力求全方位提升全体教师的理论素养与专业水平。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将以严谨、细致的态度,悉心梳理在 “童年精神” 视野之下所积累的丰硕教科研成果。立足当下,展望新学期的崭新蓝图,我们决心以对 “童年精神” 的深度研究为强劲内驱力,使其化作驱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建设的引擎,源源不断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输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