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于6月3日开展了本学期第七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此次活动内容丰富,“骨干讲师团”的各位伙伴们进行了微讲座的试讲,特邀专家张翔教授给了详细的指导。
李菊老师的主题是“自知而后制情”。她指出成年人尤其是教师,他受到“社会角色的束缚、专业成长的盲区、情绪羞耻的文化”的影响,张教授指出这三点就是从个人到成长到教师整个决策,张教授指出李老师这个主题的一个基本论点就是只要你对自己的情绪多了解,你的控制力就会提高,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从而去提高自身的控制力。
李钻勤老师的主题是“教师的心灵镜子:如何提升自我意识,让教育更有温度”。她从定义、重要性以及策略进行讲述。张教授针对李老师的开场白进行了指导,开场白可以是从一个漂亮的观点开始,比如其实你们每一个人对于自己来说都是盲人,意思就是你根本不了解自己;也可以是从一个故事开始,讲故事之后给它命名,这就是炸毛。针对李老师说的“教育”,张教授详细讲述了“教育”和“教学”的区别。接着就“偏见”一词,张教授指出,我们每一个老师其实都是一个有偏见的人,偏见是对事物的一种选择,在实际生活中,偏见不当的时候才会成为局限。最后经张教授建议,将题目修改为“照镜子:提升自我意识”。
陈孟妍老师以“看见情绪,听见心声,教师共情能力的提升”为主题展开交流。张教授指出陈老师讲心理学原理的能力是最棒的,这个微讲座的专业性很强,短板在于要细化,支持语术,在案例中可以呈现三个甚至更多的支持性话语,比如学生没有交作业低头抠手指回避眼神,支持语术第一种,老师走上前看着他轻声地说“‘我再给你一点时间,可以完成吗?’;第二种‘什么地方是不会的,老师怎么帮你?’;第三种是‘如果老师没有时间,同学中谁能够帮你’”等。
吴思瑜老师主讲的是“他们为什么不带我玩——小学四年级学生社交焦虑的分析”,通过三个案例来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社交焦虑的形成的原因。张教授指出,要注意区别的是“性别”还是“身体”影响学生社交焦虑。焦虑是情绪正在进行时,担心自己不行,还在做争取行的努力,这就叫做焦虑。最后针对题目,张教授给了建议,我怎么做他们才愿意跟我玩。
尤芳芳老师“做个快乐的教师”,尤老师的微讲座以游戏开场,调动了在场老师的多巴胺。首先针对踢猫效应,张教授讲述了一个迁怒效应,老板把积极努力的一个员工骂了,员工回家后迁怒那个正在厨房做饭的老婆,老婆又迁怒孩子,打了孩子,孩子迁怒家里的小狗,把小狗踢了出去,受了委屈的小狗去啃家里的桌腿,桌腿上有很多印子,说明在家里常常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处理,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后面的内容删除。针对心理小测试,张教授指出两句话,第一句:不一定让自己匹配上,因为独一无二最重要;第二句话是:不要因为自己没有匹配上而留有什么遗憾。你的快乐不是因为你匹配上了,你的难过也不是因为你没有匹配上,而是这个匹配的过程中让我们放松。
此次培训活动为教师们带来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实用的方法策略。通过学习,教师们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及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我的社会情感能力,用专业与爱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牢守护屏障。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心理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