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自主发展力对其成长至关重要。拥有自主发展能力的学生,不仅能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更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凭借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实现自身价值。新学期,盛泽实验小学将聚焦学生自主发展力的培育,通过学生培养、校园生活建设、教师提升以及校家社一体化推进等德育路径,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成长渴望,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激活学生成长新势能。
一、激发学生创新力与领导力
本学期着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活力,让学生在自主管理的进程中,能提出独到见解和创新方案,成为校园生活的管理者和积极开拓者。
1.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班级常规评比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始终是德育工作的重点。以“文明言行”好习惯挑战活动为抓手持续推进班级常规评比,重点推进优化环保袋使用等日常行为习惯的改进。选拔表现优异的“文明小先锋”担任“文明风尚使者”。“文明风尚使者”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主动承担起宣传文明理念、引导同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责任,以此助推良好班风的形成。同时,优化阳光班级评选制度,充分激发学生及教师的积极性,设立三星班级进步奖。根据每月评比结果,统计各班级进步情况,对于进步显著的班级进行表彰,授予“三星班级”,不占评比名额。
2.学生岗位实践有效落地
进一步推进三级学生岗位实践活动,搭建校园创意项目资源库,内容覆盖校园环境美化、文化活动策划、学习资源开发、行为习惯矫正等多个领域。鼓励志愿者自由组队,自主申报项目,从项目的规划、组织实施到成果展示,由学生自主把控。德育处提供必要的指导与资源支持,定期举办项目汇报与交流活动,评选出优秀创意项目并给予表彰奖励,借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实践能力,助力校园管理。
3. 三级童年议事持续推进
进一步推进三级童年议事活动,拓宽议事的深度与广度。班级议事组聚焦班级文化建设、学习氛围营造、日常行为习惯等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班级管理方案;年级议事会关注跨班级的共性问题,如六一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建议、级部专项行动策划等,通过集体讨论制定解决方案;校级议事厅则围绕学校发展规划、重大活动决策等议题展开讨论,邀请学校领导参与议事,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二、丰富学生成长体验,促进多元融合
进一步拓展校园生活的维度,促进不同文化、不同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体验和成长契机。
1. “奇妙露营夜”十岁成长礼活动:赋予活动仪式感和教育意义,让学生回顾童年的美好时光,感受成长的喜悦与责任,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访问童年”会客厅活动:本学期会客厅活动下沉到年级,以五年级各班为单位组织学生以“访问童年”为主题进一步推进会客厅活动,发动学生采访长辈、社区老人等,了解他们童年时期的生活、学习、娱乐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对比,让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学生将采访内容整理成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在班级、年级进行分享交流,举办“童年记忆”主题展览,展示学生的采访成果。
3. “光阴的礼物”毕业活动:学期末,以“光阴的礼物”为主题开展六年级毕业活动,让毕业生回顾六年的成长历程,感恩老师和家长的辛勤付出,增进师生、生生间的感情。同时,也为毕业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4. “跨界联动”劳动实践拓展:在原有劳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融入跨学科理念,将劳动教育与科学、艺术、数学等学科有机结合。依托学校的“农耕园”,尝试引导学生不仅要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养护和管理,还要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土壤成分分析、病虫害防治研究;借助“元气小站”,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成本核算;利用“拇指课程”,学生可以发挥艺术创意,设计农产品的包装、宣传海报,将劳动成果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在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与学生自主管理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引领能力
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引领能力,使教师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和专业导师。
1. 精准实施全员导师制
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采取“双向选择 + 统筹调配”的结对方式。开学初,向学生和教师公布全员导师制的实施方案和导师信息,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自主选择意向导师;教师也可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表达自己的指导意向。学校根据师生的双向选择情况进行统筹调配,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对应的导师,每位教师都能发挥自身优势。导师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制定全员导师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导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教师积极履行导师职责。
2. 定期开展教育创新研习
成立“教育创新研习坊”,组织教师围绕德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和实践探索。研习坊定期举办主题研讨活动、案例分享会和教学观摩活动,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创新成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探讨并优化班级成长档案袋,记录班级、学生的成长足迹。
四、打造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育人的生态体系
进一步深化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合作,打造更加紧密、高效的育人生态体系。
1. 完善校家社共育协同网络
全方位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在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协作,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校家共育网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家长对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与应对能力。定期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家长课堂、家长志愿者、家长督导活动等,定期开展父母沙龙和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教育培训,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以及自身的家庭教育水平。持续推进“与孩子一起过童年”周六亲子课程活动,帮助家长在陪伴中走进孩子、懂得孩子、理解孩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学生拥有了强大的自主发展力,他们会凭借这份能力面对各种复杂的挑战,依靠积极进取的精神勇往直前,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